颱風天的季節不用擔心菜價,民安里的女士們在蒲公英希望基地野餐「臺北市中山區民安里的野餐日」。
羅孝英里長分享中山市場的喜相逢料理,彭老闆的香魚、炒蔬菜讓大家吃的好開心,郭大姐分享中山市場紅豆湯的麻糬伯的仙草茶讓大家養顏美容,陳大姐分享點心、顏姐分享自製豆干等及認識超市的生鮮食品如何讓大家達到營養,在野餐中完成”我的餐盤”的任務,學習自主健康及分享美食的生活習慣,採收原生菜給其他無法出席的長輩們。
長輩分享家中的作物來基地栽種,透過里長帶無法在家中種菜的長輩採收,而參與田園體驗的時間,1小時減碳3公斤(以看電視1小時計算),陪伴高齡者外出散步,增加自主健康生活的免疫力。此為蒲公英希望基地依據臺北市市衛生局長者整合性預防及延緩失能計畫暨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執行資源整合樞紐站(Hub)樞紐資源宣導(資源認同卡 簽署)推廣「我的餐盤」,鼓勵參與者時間列為減碳統計外,透過田園體驗的參與,達到高齡友善與青銀共融的健康促進。
今天出席15位城市生活者的田園野餐,1小時約可達到45公斤的減碳外,野餐後田園志工的社區園圃討論,50歲的陸志工提到如何讓高齡男性願意出來曬太陽,達到自主健康生活的目的,留學西班牙建築的張志工及其設計夥伴林志工也分享增加田園基地的可食地景設計等,讓田園志工們看見自主環境友善的永續行動力,可以成為高齡者健康自主生活的方式。
田園城市的綠意幸福感,透過蒲公英希望基地的推廣可食地景的社會參與,在這個田園基地的面積約能達到102位的” Irrigate Art in Taipei”(灌溉藝術在台北),透過田園作物的生活藝術達到減碳生活行動。WHO建議城市為其生活者提供每人平均綠地面積,應至少為9平方公尺(邱秉瑜/我的台北沒你的綠?看城市內綠地分布不均問題),而綠地帶來幸福感的社區行動,也是三生有幸(生活簡單、生命豐盛、生態平衡)的永續行動定位。
圖:我的餐盤-健康大富翁(請參閱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網站) 野餐的宣傳單由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衛生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