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田園城市推廣實施計畫(108-111年)目標:因應極端氣候與人口激增的糧食危機,與國際同步致力永續城市,打造食農教育、社區交流、空間創意、社會公益、永續生態與都市景觀的城市風景。蒲公英希望基金會配合計畫認領並打造蒲公英希望基地展現「三生有幸」的田園基地,透過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110年社區園圃計畫的資材補助,規劃田園走讀為「綠色基盤」的永續城市社會參與及高齡友善城市的健康促進生活圈。
(一)鼓勵文化老街及林蔭步行,搭捷運體驗城市空間
本會執行111年臺北市中山區參與式預算提案:「花現蒲公英希望基地民安步道」(臺北市中山區提案審議工作坊案件序號111040012),於111年3月10日通過:改善石步道為無障礙通道及修繕木棧,增列洗手台以配合防疫生活及田園體驗,推廣田園走讀為高齡友善標語貼紙,助益在地生活圈的健康促進。(圖1)
(二)社區與開放空間
公有地變成高齡友善城市永續的社區參與完成110年社區園圃推廣補助計畫,與臺北市建成國民中學合作學校社區化,以在地走讀師資、小田園社及茶道社的社區圃圃課程推廣田園體驗服務學習及青銀共融的田園走讀,與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社區營養中心合作高齡友善健康促進。(圖2)
(三)都市生態學的土壤與水文的自主環境友善
田園基地位於臺北市中山區都會近郊蝴蝶棲地的行政區,劍南路蝴蝶步道為臺北市中山區公所聘任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認養蝴蝶棲地復育路段「劍南路蝴蝶步道棲地復舊及社區營造」,社區園圃經費採買種子育苗及可食花苗等,高架區為蚊白蝶幼蟲等哺乳室,也有蚯蚓繁殖。高齡環保志工及青少兒的田園體驗,帶回長大的菜苗或花苗持續增加減碳的生活圈(圖3)。並將青少兒生命教育的社會參與,在田園基地高架採用滴灌法及「蒲公英123APP的為水走5公里」,協力社區、家庭及學校打造「生活簡單、生命豐盛、生態平衡」的三生有幸。此自主學習單的教材來源皆社區園圃經費。
(四)都市人口食材透過社區園圃打造永續生態
建成國中小田園社陳麗雲老師執行社區園圃計畫期間,採買草莓苗己可採收,讓民安社區高齡環保志工們開心吃到草莓,鼓勵民眾採收當餐的食材量,減少冰箱存放的生活習慣,期分享的草苺苗、菜苗等在社區的每個家庭,共創都市生態共融的環境友善。(圖4)
(五)water 水文:「收集」與「排水」
田園基地使用雨水蒐集器的高架作物及雨水集水區的社區園圃,期建構路側型雨水花園,以田園走讀路線認識百年水圳雙連大溝與中山區灌溉史形成商貿的文化人文地景。
期許蒲公英希望基地的田園體驗,友善土地耕作,讓都市生活者支持部落生態復育的共融。
(圖1) 臺北市參與式預算(111年中山區)貼紙說明:高齡友善標語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推廣田園走讀的SDGs生命教育與可食花景的健康識能,依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長者整合性預防及延緩失能計畫暨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執行資源整合樞紐站(Hub)資源宣導(資源認同卡簽署),與民安里合作高齡友善的社區關懷「打造一里一特色」生活圈,共創社區園圃的自主健康促進生活。依據臺北市城市花園推動要點,協力在地商家、學校及社區的自主環境友善,將中山區水圳人文生活圈的文化生態地景,打造田園走讀的減碳生活場域。本會推廣青少兒生命教育的SDG11的服務學習及社會參與:自主環境友善的生活者,完成田園走讀的自主健康識能,使用「蒲公英123APP」完成為水走5公里的珍惜水源行動,於本貼紙的減碳永續商家打卡,標註「花現蒲公英希望基地民安步道」,即完成減碳1人3公斤的SDG11永續城市行動。